說到創業,很多創業者視褚時健為偶像。
1979年,褚時健接手千瘡百孔的玉溪卷煙廠,用十七年時間,將其發展成為亞洲第一、世界第五的大型煙草企業——紅塔集團。
1991年,褚時健因經濟問題從云端跌落,2001年保外就醫二次創業,在荒山種橙,十多年后,褚橙成為中國知名品牌。
從褚時健的創業經歷中,我們似乎可以明白一個道理:
成功不是屬于跑得最快的人,但一定會屬于一直奔跑的人。
放眼當下領軍行業的年輕創業者們,凡是將創業作為終身追求,堅持跑馬拉松的,都已經小有成就。
現在,我們先來看幾組照片。
時間倒回到十年前的2009年。
2009年張一鳴創辦了“九九房搜索”,這是他參與的第四家創業公司。
2007年王興曾作為“微博鼻祖飯否”的創始人,做客新浪科技節目。
離開工作15年的金山,40歲的雷軍在2009年底成立了小米。喝小米粥,正式開工。
在之后的10年間,
他們將創業視為理想,
向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,
始終努力奔跑著。
張一鳴:4次創業誕生“今日頭條”
05年,張一鳴第一次創業,大學畢業足貼開發協同辦公系統,因缺乏運營經驗,以失敗告終。
06年,他進入了旅游搜索網站酷訊,一年后手下就帶了40多人,但標準化流程化的大公司并不適合思維跳脫的他,他選擇去微軟學習管理。
08年9月,他以技術合伙人的身份在飯否創業。
09年,他創辦了一個叫“九九房”的垂直房產搜索引擎,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創業。
2012年初,張一鳴第五次創業,成立了字節跳動?!敖袢疹^條”從上線到擁有1000萬用戶只用了90天, 后又帶領公司從圖文分發轉到以西瓜、火山和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,字節跳動成為一個吞吐量巨大的內容平臺,一躍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超級獨角獸。
19年,字節跳動估值超過了750億美元。
王興:15年堅持換來美團
02年,王興中斷學業回國創業, 他聯合兩名大學同學做社交軟件“多多友”以及專門服務海外留學生的“游子圖”。
05年,王興模仿Facebook創立校內網。三個月用戶突破三萬,第二年,用戶量暴增到幾百萬。
06年,校內網融資失敗,王興以2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陳一舟,之后改名人人網。
07年,王興又創辦了業界公認的微博鼻祖飯否。
10年3月,王興正式告別社交,進入生活服務領域,成立了美團。在各式團購網站彼此搶占市場份額的千團大戰廝殺中,美團活了下來。之后美團涉及外賣、酒店、旅游、出行、零售,一點點突破邊界,成為一個鏈接生活服務的巨大平臺。
18年,王興把美團和自己成功的交到了港交所手中。
19年,美團創下在港上市公司 IPO 的多項記錄
雷軍:帶領銷量下滑的小米逆襲
92年,23歲的雷軍進入金山軟件,僅僅6年后,雷軍就擔任了金山公司總經理。帶領金山上市時,雷軍也不過38歲,卻每天早上起床不知道要干嘛。
09年12月16日,離開金山2年零4個月時,40歲的雷軍創辦了小米,當時的小米只有14個人。
12年末,小米手機當年的出貨量就達到七百萬部。
16年,小米出貨量降低,被競爭對手反超。雷軍迅速反應,親手接過小米供應鏈的管理,同時開啟線下開店+明星代言策略。
17年,小米成功逆襲,雷軍在發布會上說: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后,能夠成功逆轉的,除了小米。
19年,雷軍在50歲收獲了全球幾十億使用小米智能設備的用戶。
像張一鳴、王興、雷軍一樣,我們身邊也不乏馬拉松式的創業者。
東升蔬菜的梁正強16歲創業,征戰食用菌行業37年,年營業額達到19584萬元;北京小花滑冰楊禹,17歲轉業投身滑冰培訓行業,斬獲國內外各項大賽榮譽;戰鹵商貿90后創業者李明祥,征戰鹵料江湖十余年,客戶遍布海內外······
他們共同用實際創業經歷驗證了一件事情:即成功,無關性格、無關年齡、也無關方式。找對自己的創業方向,迎難而上,堅持下去,最終都會有所收獲。
我們每個人對未來也都充滿期待,會幻想自己5年后、10年后的模樣,而現實總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瘋狂。